7月30日,一份备受瞩目的文件将从华盛顿发布,它被官方称为“总统数字资产工作组的180天报告”。对于焦急等待的加密市场而言,一个核心问题悬而未决:这究竟只是一份对过去半年工作的总结性“政绩回顾”,还是会释放出真正具有前瞻性的“新的利好”?

答案并非非此即彼。这份报告的份量远超其名,其性质也并非听上去那般简单。在华盛顿的权力运作中,一份由白宫牵头、冠以“报告”之名的文件,其作用往往超出了单纯的回顾。尽管名称可能叫“报告”、“计划”或“战略”,但其核心功能是统一的:它们是行政权力用以设定国家议程、调动资源并为后续立法行动铺路的政治工具。无论是奥巴马政府发布的《国家人工智能研究与发展战略计划》,该计划在总结当时联邦政府AI研发成果的基础上,释放了对未来AI基础研究和人机协作等领域的长期投资信号;还是拜登政府推出的《国家网络安全战略》,该战略在回顾日益严峻的网络威胁态势后,前瞻性地提出将网络安全责任从个人用户转移至大型科技公司的颠覆性框架。这些文件的本质都是如此——先总结,再行动,以回顾之名,行前瞻之实。这份“180天报告”更是如此,其成立的行政令从一开始就要求它“提出一个联邦监管框架”,这决定了它的DNA必然是前瞻性的行动蓝图,而非一份被动的历史档案。
因此,我们可以预见,7月30日的加密报告将完美地沿袭这一传统。它将是一份精心编排的政治宣言,用已经取得的“政绩”作为序章,引出其真正的核心——为美国成为“世界加密之都”铺平道路的一系列新的、具体的政策利好。它既是总结,更是冲锋号。
政绩回顾:为未来行动铺设的基石
报告必然会用相当的篇幅,来系统性地回顾并赞扬特朗普政府自上任以来在加密领域采取的雷霆行动。这部分内容看似是回顾,实则是为后续的政策主张构建一个坚实的、不可动摇的逻辑基础。它会告诉世界:本届政府的加密政策并非心血来潮,而是一套已经启动并初见成效的连贯战略。
这份“政绩清单”将清晰而有力。首先被提及的,无疑是将美国执法部门没收的比特币确立为国家战略储备的行政命令。这一举措本身就极具象征意义,它将比特币从一种被动的、等待处置的罚没资产,提升到了与黄金等传统资产具有同等战略考量的高度。报告将详细阐述此举的深远意义,将其定位为保障国家金融主权、对冲法定货币风险的创新尝试。
紧随其后的,将是对美国历史上首个全面稳定币法案《GENIUS法案》签署成为法律的庆祝。报告会强调,该法案的通过,标志着美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为私营部门发行的美元稳定币提供了清晰的联邦监管框架。这不仅解决了行业长久以来的不确定性,更是美国利用私营部门创新来延伸美元全球霸权的一步妙棋。通过为稳定币发行商设定明确的储备金和监管要求,美国正在为“代币化美元”的全球流通铺设轨道,这与政府明确禁止官方央行数字货币(CBDC)的立场形成了鲜明对比和完美互补。
将这些已经落地的行动串联起来,报告的“回顾”部分将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本届政府言出必行,已经为加密行业的健康发展扫清了关键障碍。这种对过往成就的渲染,并非为了邀功,而是为了建立市场信心和政治信誉,从而让接下来将要宣布的“新利好”显得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新的利好:从国会议程到总统意志
如果说回顾部分是基础,那么报告真正让市场屏息以待的,将是其前瞻性的政策公告。其中最核心、最重磅的“利好”,无疑是将全面的市场结构立法从国会山的一项议程,正式提升为白宫的优先任务。

这个问题的核心在于,如何清晰界定数字资产的法律属性——它究竟是归属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监管的“证券”,还是归属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监管的“商品”?这个模糊地带是过去数年美国加密行业发展的最大掣肘,导致了无数代价高昂的法律诉讼。目前,解决方案已在众议院获得两党高票通过,即《21世纪金融创新与技术法案》(FIT21)。该法案创造性地提出,应根据一个区块链网络的“去中心化”程度来动态划分监管权。
7月30日的报告将在此事上扮演“临门一脚”的关键角色。我们可以预期,报告将不会只是原则上表示支持,而是会采纳FIT21法案的核心原则乃至大部分具体条文,将其作为总统工作组的官方建议正式提出。这一行为的政治份量极重,它相当于将一份由白宫跨部门研究并背书的最终蓝图,直接递交到仍在审议此事的参议院面前。这不仅为参议院的立法提供了清晰的方向,更施加了巨大的政治压力,极大地增加了法案在9月30日立法截止日期前获得通过的可能性。这正是报告能够释放的最大、最确定的新利好。
除此之外,报告还可能在一些更细分的领域埋下伏笔,释放出一些出人意料的“彩蛋式”利好。例如,行业长期诟病的税务问题——美国国税局(IRS)倾向于将挖矿和质押所获得的奖励在产生之时就视为应税收入,这种处理方式一直被认为扼杀了网络参与的积极性。报告可能会建议财政部与IRS重新审查这一指导方针,这对于广大的矿工和质押者而言将是实质性的利好。同样,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领域,报告也可能提出一种更“轻触式”的监管哲学,即监管应用而非底层协议,这不仅与a16z等顶级风投机构的理念相符,也将为DeFi在美国的创新打开新的空间。
全球竞赛下的战略选择
美国的这一系列动作,并非在真空中进行,而是对全球激烈监管竞赛的直接回应。欧盟的《加密资产市场法规》(MiCA)已经生效,它以其全面性和统一性为欧洲市场提供了高度的确定性,一度成为吸引全球加密资本和人才的磁石。而在亚洲,香港则以其严格的、面向机构投资者的虚拟资产服务提供商(VASP)许可制度,在安全与合规方面树立了新的标杆。
面对外部竞争,美国的策略显得与众不同。它没有选择欧盟那种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立法模式,也没有完全照搬香港那种侧重于机构级安全控制的路径。相反,美国选择了一条更具本土特色的、以市场驱动和释放私营部门活力为核心的道路。7月30日的报告,将是美国对其独特模式的第一次系统性辩护。它将向世界宣告:美国不仅要参与这场竞赛,更要用自己的规则来定义竞赛的未来。
最终,回到最初的问题:这份报告究竟是回顾还是前瞻?答案是,它将巧妙地将二者融为一体。它将以对过去半年“亲增长”政策的全面回顾,来证明其执政理念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并以此为跳板,正式启动下一阶段的立法议程和政策优化,为市场注入新的、实实在在的利好预期。对于所有关注数字经济未来的人来说,7月30日将是一个不容错过的日子。我们看到的将不仅仅是一份政策文件,而是一个数字帝国精心规划的、分步实施的崛起宣言。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谈天说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