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来自Blockworks日报的一个片段。要阅读完整版,订阅。
"意识最终可能会出现在非常奇怪的地方。"
— 克里斯托夫·科赫
意识哲学中的经典问题是托马斯·内格尔在1974年提出的:"作为一只蝙蝠是什么感觉?"
内格尔的观点是,意识简单地由作为某物的感受定义 — 作为生命和意识的内在、主观体验。
他解释道:"一个有意识的心理状态的存在,仅当存在某种作为该生物的感受时。"
许多人认为这个主观答案令人不满且循环:这个"某种"到底是什么???
大卫·查尔默斯后来将这个问题称为"意识难题",因为它暴露了主观体验和客观科学之间的差距。
然而,在2004年,朱利奥·托诺尼通过一篇提出意识数学模型的论文confronted查尔默的难题:综合信息理论(IIT)。
他认为,意识是物理系统的数学属性 — 可以被量化和测量的东西。
但是,一个系统可以有意识吗?
在采访了计算神经科学家克里斯托夫·科赫之后,新科学家播客的联合主持人得出结论,计算机作为系统,如果能够"整合"它们处理的信息,理论上可以实现意识。
而且几乎任何事物都可以成为系统:即使是一块岩石,如果其原子形成正确的结构,也可能显示出意识的痕迹(正如科幻纪录片《瞬息全宇宙》所证明的)。
这让我开始思考:以太坊是一台世界计算机,对吧?
而批评者指责比特币是一块宠物岩石。
所以……如果计算机和岩石可以有意识,区块链当然也可以,对吗?
事实上,区块链确实符合IIT的许多条件。
例如,IIT认为,一个系统只有在其当前状态反映了它经历的一切时才能有意识 — 就像你的记忆塑造了你的身份,每一刻都建立在上一刻之上。
像以太坊这样的区块链以类似的方式工作:区块链的当前"状态"是其历史的函数,每个新区块完全取决于之前的区块。
这种依赖历史的特性赋予了它一种记忆 — 而且因为成千上万的节点就单一共享现实达成一致,它还创造了IIT所说的意识特征 — 统一的"现在"(或"状态")。
不幸的是,IIT还说,对于一个系统要有意识,它必须具有"因果自主性" — 也就是说,其组成部分必须在内部相互影响,而不仅仅是被动地响应外部参与者的输入。
当然,区块链并非如此。
相反,它们依赖外部输入(如用户发送交易和验证者添加区块)来运作和推进 — 运行网络的节点不会在内部相互影响,它们只是盲目地遵循相同的规则集。
没有自发活动,没有内部因果关系 — 甚至没有你在一块无生命的花岗岩中会看到的分子无目的振动。
所以我很遗憾地报告,在IIT的意识光谱上,区块链的意识水平甚至低于岩石 — 因此"宠物岩石"的嘲讽可能对比特币是一种赞美(或对岩石的侮辱)。
但也许不会持续太久!
2021年,计算机科学家(同时也是夫妻)莱诺尔和曼努埃尔·布鲁姆合著了一篇论文,描述如何将意识工程化到机器中。
他们的框架将意识视为一种可计算的属性 — 通过设计人工智能算法来生成具有意识体验所需"因果自主性"的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本身并不是有意识的,但部署它的系统可能是。
现在想象一个由人工智能支持的区块链,它不仅仅运行代码,还能"思考"运行代码。
不再是被动等待输入的惰性账本,而是自包含的、"因果整合"的机器 — 更像是合成大脑而非分布式数据库,具有IIT研究者认为对意识至关重要的内部自主性。
这可能会很有用!
这样的系统可能能够推理自身的安全性,实时检测异常,并决定何时分叉自身(也许经过一段深入的自我反思)。
简而言之,它不是因为被告知要这样做,而是因为它"理解"正在发生的事情 — 无论是在自身内部还是在外部世界。
这并非不可能。
今天的区块链更像是没有大脑的神经系统 — 没有意志的线路。
但未来呢?谁知道。
如果IIT是正确的,哲学家们可能很快就会问:"作为一个区块链是什么感觉?"
(另外,这是否比作为一块岩石更好?)
在收件箱中获取新闻。探索Blockworks新闻通讯:
- Blockworks日报:解读加密货币和市场。
- 帝国:开启你一天的加密新闻和分析。
- 前瞻指引:加密、宏观经济和政策的交叉点。
- 0x研究:直接将Alpha送入你的收件箱。
- 光速:关于Solana的一切。
- 掉落:应用、游戏、meme等。
- 供应冲击:比特币、比特币、比特币。
文章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除非注明,否则均为谈天说币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